基本信息 Information

社会学基本概念(第三版)

作者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英]菲利普·萨顿(Philip W. Sutton) 著, 王修晓 译

丛书名

ISBN 9787301344477

出版年 2023

定价 ¥79

目录 content

导言主题一 社会学的思维方式 数字革命(Digital Revolution) 全球化(Globalization) 现代性(Modernity)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 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 理性化(Rationalization) 社会(Society)主题二 社会学研究方法 理想类型(Ideal Type) 定性方法/定量方法(Qualitative/Quantitative Methods)实在论(Realism)反身性(Reflexivity)科学(Science)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onism)结构/能动(Structure/Agency)主题三 环境与城市生活异化(Alienation)环境(Environment)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移民(Migration)风险(Risk)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都市主义(Urbanism)主题四 社会结构科层制(Bureaucracy)资本主义(Capitalism)消费主义(Consumerism)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ur)教育(Education)组织(Organization)宗教(Religion)主题五 不平等的生活机会阶级(Class)性别(Gender)叠变(Intersectionality)男权制(Patriarchy)贫困(Poverty)种族和族群(Race and Ethnicity)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地位(Status)主题六 人际关系与生命历程社区/共同体(Community)家庭(Family)生命历程(Life Course)网络(Network)性存在(Sexuality)社会化(Socialization)主题七 人际互动与沟通文化(Culture)话语(Discourse)身份认同(Identity)意识形态(Ideology)互动(Interaction)大众媒体(Media)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主题八 健康、疾痛与身体生物医学(Biomedicine)医疗化(Medicalization)病人角色(Sick Role)失能的社会模型(Social Model of Disability)社会自我(Social Self)主题九 犯罪与社会控制失范(Anomie)越轨(Deviance)贴标签(Labelling)道德恐慌(Moral Panic)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污名(Stigma)主题十 政治社会学权威(Authority)公民权(Citizenship)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冲突(Conflict)民主(Democracy)民族国家(Nation State)权力(Power)社会运动(Social Movement)索引译后记

前言 preface

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但这个学科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就可能变得无关紧要。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即我们生活于其中且由我们共同创造的社会世界,本身就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冲突和战争、人口迁徙的新模式、多元文化主义、日益流动的性别关系、通信领域的数字革命、金融危机、全球性大流行病及恐怖主义,都只是社会学家尝试探究和理解的一些现象。鉴于研究主题如此广泛,社会学发展出多元的理论视角和多样的研究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试图理解和解释全球化世界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我们过去很熟悉和用得顺手的概念通常需要重新评估,必要时还要创建新的概念。在我们看来,本书所收入的,既有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成熟概念,也有一些更为晚近才涌现出来的新术语。社会学概念的发展有些社会学概念是这个学科结构的一部分,饱经风霜,经受住了社会剧烈变迁的重重考验。社会阶级、地位、资本主义、性别、贫困、家庭和权力等,是任何有志于“做”社会学的人都绕不开的核心概念。然而,还有一些概念是更为晚近才被提出来的,仍处于经历批判和争论的阶段。全球化、后现代性、反身性、后殖民主义、环境和失能的社会模型等,是概念词汇的一部分,代表了最近几十年一些重要的社会变迁。本书力图通过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为读者提供一幅关于社会学概念演变和现状的地图,其中许多概念是19世纪末以来特定理论发展的有效路标。如果读者熟悉这些概念、它们的起源和其在当代社会的用法,就能更清楚社会学的研究主题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社会学概念的发展,通常与各种理论和经验研究密不可分,这些理论和研究一般都需要新的概念来解释其发现。有些概念,如地位、阶级和风险等,已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然而,一旦这些概念脱离日常生活,进入社会学的学术语境,人们就会系统讨论和完善它们,使之变得更为准确和有价值。其他的一些概念,如异化、道德恐慌、全球化等,是由社会学家创造出来的,用于研究各种相关的社会现象,而后“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从而可能影响或改变人们对他们所处的世界的认识。这与自然科学的情况很不一样。无论自然科学创造出多少概念,它们都不具备改变动物和植物行为的可能。正如吉登斯强调的那样,这就是一个“单向”的过程。然而,在社会学领域,概念、研究发现和理论会反作用于社会,进而改变人们的思想、理念和行为。这意味着,社会学研究是社会学家同他们研究的对象之间持续的“双向”过程的一部分。这种双向过程意味着,社会学概念本身变动不居且开放包容,不仅社会学专业共同体可以进行修改和更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根据现实的变化对其加以解读。因此,也可以说,有些(甚至大多数)概念“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换句话说,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理论中会有不同的使用方式。这种说法或许夸大了差异性和不一致性,因为实际情况是,社会学中相互竞争的理论相对较少,虽然它们似乎在各说各话,但其实内部一致性和整合性非常高。由某个理论视角发展出来的概念,经常会被其他理论视角拿去用。例如,异化这个概念是由马克思提出的,这使他能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作的性质。然而,一个多世纪以后,工业社会学家复活了这个概念,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用它来描述不同部门的员工对他们的工作及其工作环境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变了,虽然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可能会反对,但有所改变的版本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的工作场所和管理体系如何影响员工的生活。何为基本?在这个新版本(第三版)中,我们更新了所有概念条目,并增加了两个新概念:后殖民主义和数字革命。这两个新概念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研究领域,并且有望在社会学内部站稳脚跟,因此它们值得在本书占有一席之地。有必要在一开始就提醒读者的是,本书并不是,也不打算写成一部囊括所有社会学概念的综合汇编。我们精心选择了那些形塑了或者正在塑造各个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关键概念。这些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那些长期存在的概念,如权力、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它们伴随了社会学发展的大部分时间,但仍然在激发辩论和指导当下的各种研究。其次是历史没有那么悠久,但对社会学这个学科具有重要影响的概念。这些概念,如性别、消费主义、身份认同等,启发了大量研究项目,重构了既有辩论,迫使社会学家重新评估自己早期的想法。最后是一些相对晚近的概念,如叠变、全球化、数字革命等。它们推动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和重要价值的研究项目,带领社会学家朝着新的方向进发。典型的“关键概念”读本的目标通常是尽可能涵盖所有概念,但每个条目的内容相对简略。与此不同,本书呈现的概念条目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元。我们的目标是对每个概念进行扩展讨论,把它的历史和理论背景交代清楚,展示目前最主要的用法,介绍相关的批评意见,最后为读者指出他们可以自行跟进的当代研究和理论文章。这种逻辑结构使读者可以通过梳理社会学基本概念的发展过程,将社会学的历史和当下勾连起来。建议读者以书后的索引为指南,来查找出现于文本各处但没有放在目录上的许多其他概念。所有的科学学科皆是如此,争论和分歧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必要的。我们所选的一部分概念无疑也会引起争鸣和讨论。有人可能会认为,我们遗漏了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或者纳入了一些实际上已经过时的概念。这种情况很正常,尽管对一些读者来说,这可能显得有些怪异,即我们连在什么是“基本”概念这样的问题上也无法达成一致。然而,社会学的理论多样性意味着,不同的理论取向和视角会优先考虑或重视其中一些概念,同时忽略或者轻视另外一些概念。但请记住这一点,即使存在分歧,我们依然可以相互沟通和理解。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多年来,社会学的各种理论视角和解释框架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一整套可以共享的概念遗产。本书使用指南本书的概念条目分为十大主题,每个主题内部按照概念条目的英文单词首字母来排序。这种索引排序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定位他们感兴趣的概念条目。本书还是一本相对独立的入门指南,任何想要了解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读者都可以阅读。同时使用我们另一本书《社会学:入门阅读》的读者会欣喜地发现,两本书存在某种结构上的对应关系,可以方便地根据主题检索概念与相关文献。在本书中,各个概念也是交叉索引的,在每个词条第一次提到某个相关概念时,会用黑体加粗的格式加以标示。我们还采取了一些便宜行事的办法。例如,种族和族群被放入一个条目,而不是分成两个独立的条目,这么做是考虑到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尽管我们也在论述中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关键区别。类似的策略还有结构/能动、定性/定量这样的用法。部分条目更像是某种理论或一般性的视角,而不是某个概念。例如,全球化,既可以当作一个概念,也可以视为一种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失能的社会模型则是研究特定社会中的失能问题的具体思路。本书收入这些概念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即为读者提供一幅关于当代社会学概念的准确的最新地图。

本书特色 features

大师小书,由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切入,带领读者了解社会学的历史、现状和可能的未来

作者简介 author

【英国】[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英]菲利普·萨顿(Philip W. Sutton) ----------------------------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英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理论家,曾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菲利普·萨顿(Philip W.Sutton),独立研究者,曾任职于利兹大学和阿伯丁的罗伯特·戈登大学。王修晓 ---------------------------- 王修晓,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专注于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分析中国单位体制变迁及相关组织现象;热衷学术翻译,累计(独立或合作)完成译著逾百万字。

内容简介 Content

社会生活变动不居,社会学亦不可停滞不前。今天的社会学,理论视角极为多元,研究议题广泛多样,方法也不拘一格。在这一领域中,最为核心的是基本概念和观点的运用。这些概念和观点能够帮助社会学家理解社会,尽管人们对于它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本书介绍了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塑造了社会学,并将继续为社会学铺筑道路。除了简短的定义外,作者对每个概念都进行了扩展讨论,将其置于历史和理论背景中,探讨了其在使用中的主要含义,介绍了相关的批评意见,并为读者指示了其在当代研究及理论说明中的演化。本书包括十个主题,通过全球化、现代性、数字革命、消费主义、社会流动、生命历程、身份认同、后殖民主义等基本概念,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社会学的画卷。对于社会学入门者以及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想找到可靠图式的人来说,这将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材料。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京ICP备090725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9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