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Information

《廷臣》的命运:一部文艺复兴时期经典著作的欧洲之旅

作者 彼得·伯克PeterBurke;闵凡祥[译]

丛书名 社会文化史译丛

ISBN 9787301340400

出版年 2023

定价 ¥65

目录 content

插图目录前言与致谢第一章 传统与接受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廷臣? 第三章 ?廷臣?在意大利第四章 ?廷臣?的译本第五章 被模仿的《廷臣》第六章 被批评的?廷臣? 第七章 复兴的?廷臣? 第八章 欧洲文化中的?廷臣? 附录一 1528—1850 年间的?廷臣?版本附录二 1700 年前?廷臣?的读者名单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

前言 preface

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第一次读到它以来,卡斯蒂寥内的《廷臣》(Cortegiano或Courtier)即成为我最钟爱的著作之一。那时,我还是一名主修意大利文艺复兴课程的牛津大学的学生。我阅读它,是怀着一种对历史传统的崇拜之情,将其作为代表文艺复兴运动的经典文本来阅读的。这本对话即卡斯蒂寥内的《廷臣》,该书是以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因此伯克在书中有时用“对话”来代指。——译者注之所以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被一再重印和不断翻译成其他文字,其作为文艺复兴运动代表文本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无疑是一个主要因素。在意大利(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和英语世界(自1900年开始),它曾先后在人人丛书(Everyman’s Library)、双日出版社铁锚丛书(Doubleday Anchor Book)和企鹅经典丛书(Penguin Classic)中出现。在文艺复兴期间,人们阅读该书的缘由则与其后有很大不同。人们将之视为当时行为活动的指南,而非过去时代的价值观念的指南。如果现代的读者试图就该书中有关优雅行为或“全人”(“universal man”)的部分进行注解的话,那么,16世纪的读者则经常对其中有关笑话或教人如何骑马的部分给予关注。这两种阅读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显示出其诱人的魅力。在这里,我试图去理解,而不是消除上述对历史传统的崇拜式阅读与实用主义式阅读二者间的差异。但《廷臣》长期以来被以众多方式解读阐释的事实给我这一努力带来了诸多困难。一直以来,它被那些头脑简单者批评为过于玩世不恭,而又被那些愤世嫉俗者批评为过于幼稚;被看作既理想主义又实用主义,既严肃又轻率。尽管近来人们对该文本本身给予了非常认真的研究——事实上,它几乎为众多的评论所淹没,但迄今为止,它的读者却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关注。因此,在本书中,他们将占据显著位置。尽管本书的预设读者是那些早已知道与喜欢《廷臣》,并欲对其写作背景做进一步了解者,但我仍希望那些对其来说卡斯蒂寥内只不过是一个人名的读者能够喜欢上《廷臣》。因此,我将会尽我所能,以使他们能够理解它。由于该书有众多的版本,所以在引文方面,我只注明是引自哪一卷与哪一章(按1884年版本标注的章节。该版本现已成为权威版本)而不具体到哪一页。那些引自古希腊和拉丁经典的内容也以同样方式作注。除非另作说明,引文的英文译文皆为我自译。除巴尔达萨尔伯爵的名字(在这一时期,它有诸多独特而有趣的变体)外,引文部分的拼写均采用了现代英语。此外,本书中还收录了多幅卡斯蒂寥内的肖像画。收录它们并不仅是出于装饰的目的,而是被作为一种视觉文字(a visual parallel)使用的。本书试图探究散布于全球相当大范围的读者对一单本著作所做出的反应。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自然得到了众多的帮助。对这些帮助,如果不在此表示感谢的话,那将是非常不礼貌的。德里克·布鲁尔(Derek Brewer)以他中世纪文学专家的尖锐眼光详审了第二章;弗吉尼亚·考克斯(Virginia Cox)对有关意大利的章节给出了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在建议、参考书目、选刊、专著和其他帮助方面,我要感谢吉姆·阿莫朗(Jim Amelang)、凯瑟琳·贝茨(Catherine Bates)、唐娜·博安南(Donna Bohanan)、玛利亚·露西娅·帕拉莉斯-伯克(Maria Lúcia PallaresBurke)、理查德·布什曼(Richard Bushman)、丹尼尔·费奥伦蒂诺(Daniele Fiorentino)、特奥多罗·汉普(Teodoro Hampe)、弗理达·黑杰库普(Frieda Heijkoop)、曼弗里德·黑兹(Manfred Hinz)、哈罗德·伊里苏(Harald Ilse)、马克·雅克布斯(Marc Jacobs)、库特·约翰尼森(Kurt Johannesson)、本特·朱尔-詹森(Bent JuelJensen)、盖博·卡拉尼克兹(Gbor Klaniczay)、已去世的蒂博·卡拉尼克兹(Tibor Klaniczay)、迪尔文·诺克斯(Dilwyn Knox)、托马斯·科隆(Thomas Krogh)、吉理·科洛佩赛克(Jirí Kropcek)、J. M. 拉斯佩雷斯(J. M. Laspéras)、伊丽莎白·利德海姆-格林(Elizabeth LeedhamGreen)、安东尼·马克扎克(Antoni Maczak)、布里安·马克昆尼斯(Brian McGuinness)、卡梅拉·诺赛拉(Carmela Nocera)、史蒂芬·奥戈尔(Stephen Orgel)、赫曼·鲁登堡(Herman Roodenburg)、艾琳纳·桑蒂亚戈(Elena Santiago)、戴维·R. 史密斯(David R. Smith)、约翰·史蒂文斯(John Stevens)、哲尔菲·E. 瑟尼(Gyrgy E. Sznyi)、多拉·桑顿(Dora Thornton)、达立波·韦塞理(Dalibor Vesely)、约翰·伍德豪斯(John Woodhouse)和剑桥大学五个学院——伊曼纽尔学院、耶稣学院、国王学院、圣·凯瑟琳学院和三一学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我衷心地感谢他们。我还要感谢洛杉矶盖蒂中心(Getty Center at Los Angeles)向我提供的在那里写作本书的机会,尽管我未能接受这个机会。我也非常高兴能够同曾鼓励我进入文艺复兴研究领域的约翰·黑尔(John Hale)先生讨论本书。对于他,我的一个学生曾如此评论说,观察他点燃一支雪茄的姿势与动作比听多少场讲座都能使她更好地理解《廷臣》。本书由一份曾以多种形式在布达佩斯、剑桥、堪培拉、克莱蒙费朗、康斯坦斯、爱丁堡、戈森堡、伦敦、纽黑文、奥斯陆、牛津、巴黎、普林斯顿、华威(Warwick)、沃尔芬比特尔(Wolfenbüttel)等地发表的演讲稿扩展而成。因此,如果说对于一本对话的研究应当在对话的过程中被完善的话,那么这种说法无疑是贴切的;如果说一本研究读者对卡斯蒂寥内著作反应的书本身在写作过程中也得益于不同听众的建设性反应的话,那也是贴切的。谨以此书献给对我自身行为举止影响最大的人——我的妻子玛利亚·露西娅(Maria Lúcia)。

本书特色 features

彼得 · 伯克书籍史研究的精彩典范

作者简介 author

【英国】彼得·伯克PeterBurke ----------------------------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英国历史学家,当代著名新文化史家。曾执教苏塞克斯大学、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及伊曼纽尔学院研究员。著有《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制造路易十四》《知识社会史》《图像证史》《什么是文化史》《什么是知识史》《历史写作的新视野》《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和共同体》等。闵凡祥 ---------------------------- 闵凡祥,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际技术史学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ICOHTEC)执行委员会委员、波兰国家科学院主办《科学技术史》季刊(Kwartalnik Historii Nauki i Techniki)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史分会常务委员等。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为欧洲史、外国史学史、医疗社会史等。

内容简介 Content

《廷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靡整个欧洲的伟大作品。这本“宫廷行为指南”在出版后的三个世纪里,在意大利出现了62个版本;仅在16世纪,就以6种语言在2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版。 本书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对《廷臣》接受史的研究,是一部书籍史、文化史力作。作者讨论了《廷臣》一书被写作、出版、阅读、传播、评价甚至模仿的历史,揭示了《廷臣》所倡导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对欧洲文学、艺术、风俗产生的重要影响。本书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书籍史、文艺复兴的传播史以及欧洲文化整合的理解。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京ICP备090725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9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