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缘起1第一讲符号学作为意义形式理论第一节介绍符号学第二节意义第三节符号学的范围第二讲符号意义第一节符号意义的滑动第二节认知差第三节符号过程诸悖论第四节不完整符号第三讲理据性第一节索绪尔体系的“全无理据”第二节皮尔斯符号学的理据性第三节符用理据性第四讲意义的分解第一节双重分节第二节皮尔斯的符号三分结构第三节无限衍义第五讲双轴关系第一节双轴与主导第二节双轴同现第三节六因素主导论第六讲文本与伴随文本第一节文本第二节伴随文本第七讲符号修辞第一节符号修辞学的特殊性第二节修辞的符用延伸第八讲符码、元语言、解释旋涡第一节符码与元语言第二节解释旋涡第九讲标出性第一节语言学与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第二节名称决定的标出性第三节功能决定的标出性第十讲艺术符号学,符号美学第一节艺术学与美学第二节艺术在意义世界中的地位第三节泛艺术化第四节重新定义艺术第十一讲媒介与跨媒介第一节媒介诸概念第二节媒介的互动第三节随意性第十二讲意义活动中的身份、自我、述真第一节身份第二节自我与主体第三节真知
缘起意义的形式理论,是我一生努力的领域,符号学是这个理论的集大成者。很多人觉得符号学理论烧脑,在我看来,其实很简单:符号学讨论的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的常见问题,烧脑与否,全看怎么个讲法。我教符号学也几乎有小半个世纪,越讲越平易简单。当然符号学不止一种讲法,有人告诉我,或许我这种讲法值得留个痕迹,于是有了这本书。除了散篇文章之外,我讨论符号学的书籍,已经出版了五本:1990年的《文学符号学》,2011年的《符号学:原理与推演》,2017年的《哲学符号学》,2022年的《艺术符号学》,2023年的《符号美学与艺术产业》。那么,有何必要再写一本?难道我不知道学生最宝贵的是时间,何种学问可以不断索要学生的青春?唯一的理由是,其他书各自处理自身的特殊领域,这本书是以上各书的综合。此书原是讲课记录,经过淘洗、浓缩、精简而成。我讲授符号学,最后几次做了录音,此讲义是几种记录的改写。如此写成的书有何好处呢?首先,明白易懂,课堂上最难做到的是保持学生眼光闪亮,注意力集中。为此,适当减少一些复杂的理论纠缠,舍弃一些细节太多的历史追溯,是非常必要的,此书语调亦尽可能保存平易近人的风格。有志向深研的读者,自会根据线索补上。其次,讲课主要就是“举例说明”,此书的讲解几乎是“从例到例”。具体的事件总是好读好懂,尤其是年轻人熟悉的当代生活的例子。由于时风变化,也取消了往年讲课中一些过时的热点。此外,本讲义尽量减少注释,让书薄一些,好读一些。需要读详细讨论的人,在上述各书中很容易找到。本书把我各种有关著作与论文,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界相关讨论,都串联了起来,内容算是比较齐全。一些理论是在几十年研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可以集中讨论。实际上,串接一生论说,是鄙人写作本书的最主要动机。符号学在人文学科中有一个特点:它是积累性的。都说科学是积累性的,解决了问题,后人在前人发现的基础上前行,而人文学科老是回到一些人类最基本的问题上。古人已经问过,现代人只是回答得更好一些。实际上不尽然如此。符号学就像欧几里得几何与非欧几何,从不同的两套公理(任意性/理据性)出发,发展出几乎完全不同的体系,而且任何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例如元语言构成,例如中项偏边),后人必须在此基础上向前发展。因此,符号学(以及叙述学)都是积累性的,无怪乎被称为“文科的数学”。我一生历事甚多,虽然一直集中精力做形式意义诸理论研究,但要理清自己的思想,内化而一,也非易事。半个世纪光阴倏忽而过,只恨有许多谜题尚无机会想通。本来许多文化问题,都是难有终解。遇到此种难题,我也坦白告诉各位,诸位青年自会有智慧识破天机。时有疑惑,遽然难断,亟待讨论。我教书期间,最喜欢学生的挑战。此书名为“讲义”,实为求教问题清单,读者诸君鉴之。本书是《叙述学讲义》的姊妹篇,互相引证之处不可免:叙述本就是带情节的符号文本。不兼攻两门学科的朋友,不一定都要读,两本讲义原就是各自独立的学科。当然有余力者,顺便读一下,肯定不无助益。赵毅衡2024年7月
符号学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符号是所有意义活动(表达、传送、解释)都必须要用的方式,没有不使用符号的意义,也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文化是一个社会相关意义活动的集合,不仅人的意义活动靠符号,生物界和人工智能的活动也靠符号。在当今时代,文化变迁加速,社会的符号活动空前活跃,符号学的研究因此显得特别重要。符号学的一些一般性规律,就成为人文社科活动及成果的公分母。本书是赵毅衡教授半个世纪以来教学内容的结晶,用平易的方式,以大量的小到具体生活,大到整个文化为例,通俗易懂地讲清楚符号学原理。
赵毅衡 ---------------------------- 1943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1988—2005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2005年归国,至今担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符号学家,叙述学家,艺术学家。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著有《远游的诗神》《新批评》《苦恼的叙述者》《礼教下延之后》《对岸的诱惑》《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广义叙述学》《哲学符号学》《艺术符号学》《符号美学与艺术产业》、The Uneasy Narrator、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The River Fans Out、Semiotique Philosophique等。另有小说集《沙漠与沙》,散文集《有个半岛叫欧洲》,《好一双中国眼睛》。
该书是赵毅衡老师在四川大学上课多年的讲义精炼而成。符号学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符号是所有意义活动(表达、传送、解释)都必须要用的方式,没有不使用符号的意义,也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文化是一个社会相关意义活动的集合,不仅人的意义活动靠符号,生物界和人工智能的活动也靠符号。在当今时代,文化变迁加速,社会的符号活动空前活跃,符号学的研究因此显得特别重要。符号学的一些一般性规律,就成为人文社科活动及成果的公分母。本书是赵毅衡教授半个世纪以来教学内容的结晶,用平易的方式,以大量的小到具体生活,大到整个文化为例,通俗易懂地讲清楚符号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