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Information

储槐植文选

作者 储槐植

丛书名

ISBN 9787301335512

出版年 2022

定价 ¥168

目录 content

目录第一编 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建立刑事一体化思想再说刑事一体化刑事一体化践行刑法契约化走向刑法的现代化刑事“三化”述要刑法存活关系中——关系刑法论纲刑法机制论要第二编 刑事政策论刑事政策的概念、结构和功能刑事政策: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认识犯罪规律,促进刑法思想现实化——对犯罪和刑罚的再思考美国刑事政策趋向国际视野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我国轻罪刑事政策完善刑事一体化视域下的微罪研究论微罪的出罪事由刑法谦抑性实践理性辨析刑法谦抑——由一则建议稿引发的思考第三编 刑事立法论严而不厉:为刑法修订设计政策思想刑法修订与刑事政策罪刑矛盾与刑法改革要正视法定犯时代的到来解构轻刑罪案,推出“微罪”概念刑罚现代化:刑法修改的价值定向刑法例外规律及其他论刑事立法方法市场经济与刑法知识经济与现代化刑法观论法定刑结构的优化——兼评97《刑法》的法定刑结构死刑改革:立法和司法两路并进论刑法典分则修订的价值取向完善贿赂罪立法——兼论“罪刑系列”的立法方法对网络时代刑事立法的思考1997年刑法二十年的前思后想第四编 刑法解释论论刑法学若干重大问题论我国数量刑法学的构建浅议从案例提炼刑法适用解释规则刑法应用观念现在的罪刑法定刑法基本原则的中国面向与现代化刑法目的断想出罪应注重合理性犯罪构成理论结构比较论略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善待社会危害性观念——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说起刑法第13条但书的价值蕴涵刑法第13条但书与刑法结构——以系统论为视角三论第三犯罪行为形式“持有”一个半因果关系刑法因果关系研究过失危险犯之存在性与可存在性思考复合罪过形式探析——刑法理论对现行刑法内含的新法律现象之解读论罪数不典型刑罚功能的概念与特征——兼论刑罚的负功能论罪刑均衡的司法模式死刑司法控制:完整解读刑法第四十八条论案外情节对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影响论有牵连关系的两罪也应实行并罚刑民一体化视野下二维码案侵财行为定性研究贪污罪论要——兼论《刑法》第394条之适用公务活动中单纯受贿行为之贪污罪处理——兼论刑法第394条之适用及修改初论“环境刑法”滥用职权罪的行为结构第五编 外国刑法研究欧美刑法改革论美国刑法的特点两大法系关于犯罪构成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主要差异——层次结构、法人犯罪和绝对责任英国刑法中的“轻率”西方刑法中的“合法辩护”西方的经济犯罪美国“锐苛”研究英美法系国家刑法变革对中国的启示第六编 关系犯罪学与犯罪场论论犯罪学理论框架及研究目标犯罪学的特性与功用犯罪学界的贡献犯罪在关系中存在和变化——关系犯罪观论纲:一种犯罪学哲学多层次犯罪原因论犯罪发展与刑法演变要重视“犯罪发展”问题犯罪控制方略犯罪场——犯罪控制的捷径经济全球化与犯罪控制对策有组织犯罪及其在我国的现状有组织犯罪预防论要合理反击有组织犯罪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反腐败国际合作研究第七编 监狱、行刑与劳动教养监狱与矫治的理想与现实论刑事执行主体的合理配置美国监狱制度改革的新动向——监狱私营化美国监狱参观记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社区矫正论教养处遇的合理性再论劳动教养制度合理性议论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劳动教养制度走向从国情出发思考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再论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关于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立法中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第八编 刑法研究心得提倡折衷——法学研究范式检讨刑法学研究的新构想当前刑法研究的方法问题刑法学论文写作谈编辑后记

本书特色 features

通过对储槐植先生不同时期的学术思想的完整展现,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德高望重、学贯中西的储槐植先生不唯上,不唯书,不崇洋,只唯实,立足中国本土实践,直面中国问题,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大师风范。储槐植先生坚定的学术理念、深邃的学术思想、独特的学术范式、科学的学术态度,仍然可以使后辈学人得到深刻的学术启迪。

作者简介 author

储槐植,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著名刑法学家。储槐植教授刑法思想深邃、富含哲理,是“严而不厉”“刑事一体化”等思想的首倡者,对中国刑法学的研究方法、刑事学科的设置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著作有《美国刑法》《刑事一体化论要》等。

内容简介 Content

本书内容全面反映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教授储槐植先生的刑事法思想,全书分为八编:第一编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第二编刑事政策论,第三编刑事立法论,第四编刑法解释论,第五编外国刑法研究,第六编关系犯罪学与犯罪场论,第七编监狱、行刑与劳动教养,第八编刑法研究心得。储槐植先生不仅提出了诸多符合客观现实的独到理论,而且创造出“刑事一体化”研究范式,将其刑事学术思想体系化,受到刑事学界的称赞,引起刑事立法和司法的重视。为祝贺储槐植先生九十华诞,本书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学科群编辑整理。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京ICP备090725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978号